1、随着供应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现代物流更加强调和倡导物流管理以市场需求为起点来系统的思考问题。
2、在当前情况下,众多上市公司和外国企业纷纷进入中国物流市场,在促进中国物流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物流业的良性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资料图)
3、事实上,发展现代物流业务,市场的定位问题必须放在首要位置上进行把握。
4、不可否认地是,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统一的、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在这种大环境的约束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客观冷静地分析我国物流市场的发展机遇及存在的问题,合理进行市场定位。
5、 物流市场需求滞后,需求结构变化较大 经营产品呈多样化,意味着企业需要投入较高的存置成本,需要对多种类型的货物在存储上加以区分,物流对象的复杂化也给物流经营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6、由于企业受物流是第三方利润源观点的诱惑,在国内愿意真正接受全方位物流服务的仅有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许多工商企业纷纷自办物流,其目的不在于强化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反应能力,而是在于进一步强化推式的物流运行方式,也就是在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再进入到流通过程到达消费者手中。
7、事实上,只有买方和卖方的互动,才能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单纯的依靠一方的努力,市场信息必然会扭曲,从而企业经营依据的市场信息必然会滞后。
8、 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是,商品生产和销售活动不再是围绕着生产者来进行,而是围绕着消费者进行。
9、生产者和流通者必须围绕消费者产生的市场需求信息来组织自己的经营活动,换句话说,物流活动已经从被动的载体转化为主动的载体,需要根据市场信息来合理的安排库存,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为顾客提供高效率高水平的服务。
10、但是这种围绕消费者来组织生产和经营的焦点在中国依然是放在产品上,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的进步,一方面,产品的丰富性愈强、更新速度愈快、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另一方面,消费者日趋成熟,消费需求的复杂化、个性化进一步加强。
11、不管中国的消费者愿意与否,生产者和流通者在现实中的观念仍然认为中国的消费者是“理性人”,当这种情况被人为的放大以后,围绕消费者来进行生产经营的理念就成了一种宣传口号,而不是盈利的出发点了,最终的结果是市场失灵!定性地说,市场是通过相互作用决定一种或一系列产品价格的买卖双方的集合,一个市场不仅仅包含着一种行业,一种行业是出售相同的或紧密相关的产品的厂商的集合。
12、市场是经济活动的中心,对于物流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需要界定好物流市场的范围,因为买卖双方间的潜在的相互作用与实际的同样重要。
13、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全国物流供求状况调查表显示,(一)工商企业的物流执行主体,1.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的执行主体主要是供货方,占71%;第三方占21%。
14、2.成品销售物流中,43%的执行主体是公司,21%是第三方,36%是采用两种形式。
15、与协会第二次调查数据相比,第三方全部代理的比例上升5个百分点,说明物流专业分工更加明显。
16、3.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74%为供货方,13%的企业由第三方执行,公司自主的比例为13%,说明商业企业物流社会化程度不高,同时说明以批量小、品种多、频次高、紧急性强为特色的零售企业物流,缺乏有效的后勤支持。
17、(二)目前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外包"物流集中于传统项目,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再次是干线运输,说明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物流需求的侧重点不同。
18、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高增值、综合性服务未出水面。
19、 物流企业由于经营范围的不同,能够提供的物流服务差异性很大,生产、流通等企业由于企业性质的不同,对物流服务的要求千差万别。
20、需求结构的变化揭示出本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21、 2、理论上的系统规划与实际中的系统规划的差异 理论上强调物流系统在构筑的时候,不仅要考虑需要哪些因素能够完成预定的功能或目标,而且要考虑这些要素如何组合才能有效的实现物流系统的功能或目标——以最小的代价完成物流服务特定功能或目标。
22、在现实中进行系统规划,可以更好的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相对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23、现代物流要求在兼顾分销商、顾客、供应商多重复杂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综合从供应者到消费者供应链的运作,实现在实时的需求信息指导下,以最快的速度在全球的范围内响应市场的要求。
24、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把规划的重点放在有效地利用外部物流资源,改造自身的物流流程,放在现有资源的改造和利用上。
25、在目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部分核心业务流程是不会轻易别的企业参与的,而这些核心业务流程恰恰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快速响应的基础。
26、 3、物流市场法律法规和标准化建设不健全 现代物流是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代表的新型产业,离开了标准化,将形不成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大物流,而健全的法律法规则是物流得以健康发展的保证。
27、不对称信息普遍存在于商业运作中,物流作为一个新行业,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其冲击。
28、当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主对相关物流服务的估价比潜在的需求服务者估价低的时候,双方才能够形成有效的供应链合作关系,结果双方都能够从交易中获益。
29、事实上,柠檬问题以及逆淘汰的问题在中国的影响远远超过理论上的估计。
30、 我国发展现代物流业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尚未出台,而现有的与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多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往往带有部门或地区保护的色彩。
31、在物流市场进入与退出的竞争规则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服务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致使不正当竞争难以避免。
32、物流通用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达室输入标准、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等基础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落后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准,应用的协调和组织工作不能够与国际同行业接轨。
33、只有首先将这些标准化的硬件工作做到位,才能够形成一定的声誉和标准化,从而通过市场传递产品或服务质量信息的信号。
34、 4、合理界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范围 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交易双方进行买卖交易的制度安排,必然要求规范的交易制度、完善的交易市场、健康的交易秩序,制度的效率高低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范围的界定。
35、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会有更多的要素容纳到物流系统中,这一过程必然会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忽略产品或服务的外在性以及公共品的影响,从而造成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盲目性。
36、市场界定就是判断一个市场应该包括哪些买者和哪些卖者,要决定包括哪些买者和哪些卖者,必须先决定市场的范围。
37、市场的范围指的是市场的边界,既包括地理的边界又包括产品范围这个角度而言的边界。
38、因此要合理的界定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范围,必须从地理和产品范围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39、只有界定清楚了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范围,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供求机制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物流的需求信息才能合理的转化和应用。
40、 从地理边界来看,物流业务的服务范围一般来说是全国性的,理论上要求物流企业必须拥有一个遍布全国的网络体系,才能顺利完成每一笔业务的收取、存储、分拣、运输和递送工作,而运转这样一个体系所需要的资金、人员、设备等是巨大的,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的大企业才能维系得起。
41、在实际运作中,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各部分分别由铁道、交通、民航、内贸等不同政府部门进行管理,绝大部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无论是在体系、资金还是在技术、设施上都很弱小,不可能而且也不必要进行规模经营。
42、不可否认的是,每家物流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经营特色,针对的每个服务市场都是其他企业的“真空”地带。
43、 在中国发展第三方物流,必须关注地域的限制。
44、这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生存的根本,同时也是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成长壮大的一个先决条件。
45、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参照地域的优势指标合理有序的安排业务经营,形成一种战略合作关系的虚拟企业。
46、在兼顾效率和效益的前提下,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进行相关物流资源的重新配置,这种配置的前提仍然是立足于地域的优势,构建一种业内的供应链关系。
47、每家企业应该按照重新配置后的业务资源进行经营,在形成地域内特色的情况下,参照地域间的界限,形成一种动态的目标与约束关系。
48、这种供应链的目标与约束应该按照逆时针方向进行运营,在接受物流的市场需求结构与规划现状的前提下,上游物流企业应该参照使下游物流企业得益的目标作为约束进行运作,直至中国消费者的个性目标得益,从而形成业内的虚拟企业关系模式,合理的去除各种供应链之间的瓶颈关系,以求整体的规模运营,局部的最优化。
49、 从产品或者服务范围来说,经济的全球化要求产品和服务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对物流服务的时间性、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入世以后国外物流业大规模的进入已经势在必行,他们在资金、技术、管理、运营经验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50、我们必须接受现状,找到自己企业的支撑点,合理的利用时间和准确性标准,将物流的各项子服务做大、做优,形成行业的标准化。
51、根据地域优势的指标,这种合理利用时间和准确性标准,是利用业内的供应链关系集体完成的,每个企业力争达到最短路线、最短时间、最优质的服务,而这种目标的实现,要求业内或者说逆时针供应链中的各种类型企业,必须参照相互得益的标准来实现,力争达到有序的市场界定。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