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消费升级背景下,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消费者对米质及适口性较好的北方粳米需求量不断提升,传统的“南粮北运”粮食供应格局已逐步转变为“北粮南运”,北方的优质大米市场更是呈现供不应求局面,五常大米、响水大米、盘锦大米等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但对于京津两地的老一辈人,甚至更大范围内的北方人来说,还有另一风物珍宝留存于味觉之中、飘香于唇齿之间——米质优良的天津小站稻。
万里稻穗 岁稳年丰
(相关资料图)
海河以南、渤海湾畔,古老的南运河在此与田埂稻谷相遇,为天津小站镇这一面积不足64平方公里的土地,带来了悠长的历史泽养和富饶的农耕文明。小站地盘虽小,却早早就声名远扬,19世纪末的“天津小站”是近代欧洲地图上唯一被标注的“中国小镇”,更孕育了我国曾经唯一以生产区域命名的水稻和第一个粮食作物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一篙御河桃花汛,十里村爨玉粒香”。行走在丰收时节的小站,稻浪翻滚、稻香弥漫,饱满的稻穗绘就出金黄的画卷,家家玉粒香飘十里,承载着老百姓对小站稻的深厚喜爱。作为北方稻作文化中的典型,小站稻米粒椭圆、微长淡绿、颗粒均匀、如冰似玉、晶莹甜糯、清香爽口、软而不糊、冷后不硬,焖到锅里喷香扑鼻,吃到嘴里嚼劲十足。
小站稻之所以好吃,不外乎“水肥土厚”。几千年来,由于渤海的海陆变迁形成的退海之地,为小站稻种植提供了独特的地理环境。退海地的镁离子含量较高,对水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对增加水稻总穗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明显作用。同时,天津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无霜期长、日照时数长、有效积温高,利于水稻生长。在津南,水稻的生育期可达167天,远比南方稻作区和东北稻作区要长,特别是津南地区的秋天,秋高气爽,日照好、温差大,非常有利于水稻糖分、淀粉合成和养分积累,这是生产优质稻米的先决条件。而小站稻的用水,靠的是马厂减河引南运河的“御河水”。“御河水”来自浊漳河,黄汤奔流泥沙俱下,黄泥内含有大量氮磷钾等有机肥料,覆盖于稻田盐渍土壤之上,化碱为腴,成为小站稻的生命之源。而御河水沉积的土壤积年渐厚,是小站稻保质的难能可贵的土壤层。这样的水土,才孕育出了“白里透青、油光发亮、黏香适口、回味甘醇”的小站稻。
小站稻独立质量标准优于国家标准,经测定,小站稻的蛋白质含量达到8.68%,高于优质粳稻平均水平,其中赖氨酸含量0.282%,高于对照标准8.9%,苏氨酸含量0.293%,高于对照标准9.3%;淀粉谱特性值各项指标小站米均明显低于对照米,其中峰值、谷值、终值、回冷值和消减值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米饭感官评价上,小站稻米色、香、质地三大指标中,质地差异明显,其中黏性、弹性和综合三项指标高于对照米,达显著水平;综合理化、评比结果,小站稻米具有蛋白质含量高、米饭质地松软、弹性好和冷凉后不变硬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优良的品质。
创新培育 科技粮芯
有种才能有粮。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有好种子才能种出好稻子,品牌打造也要靠种子的科技含量。“银坊香稻传千里,水源三百是珠玑。”作为一种杂交稻,小站稻优质基因来源广泛。纵观小站稻的发展史,从宋辽时期何承矩屯兵到清末周盛传小站练兵,再到新中国成立后水稻产业的不断发展,从江淮粳稻到红莲稻再到日韩籽种,1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经过多次品种变革,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已经有过9次品种变革,形成了众多优良品种,构建了小站稻精品育种技术体系,选育了一批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精品粳稻新品种。
杂交水稻之父、天津市首位特聘专家袁隆平院士曾多次到津,表示天津市在水稻育种研发方面基础较好,要致力于进一步振兴天津小站稻,提高天津小站稻的产量和质量。
2018年,天津市提出《天津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2018-2022年)》,一场“种子研发升级行动”自此打响。天津小站稻种源主要依托天津市原种场、天津市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天津农学院和天隆公司四家种子研发机构。最新育出的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品种为发展水稻机械化旱直播技术解决了关键问题,为小站稻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组织科研部门先后选育并审定通过了15个水稻品种,其中优质稻津原U99、天隆优619、金稻919、津川1号等米质达到国际一级标准,口感弹润香甜,成为国内高端米的代表品种。
如今,天津已成为北方稻区面积最大的粳稻种子生产基地之一,优质稻种不断销往江苏、辽宁、山东、安徽等地。
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小站稻紧跟城市发展步伐,以新迎变,精进臻善,屡创辉煌。1976年,天津市委决定恢复和发展小站稻,小站稻真正迎来新的发展。为提高“小站稻”的质量,改变过去一味追求高产的传统栽培模式,自2004年以来,天津市培育出一批“小站稻”优质新品种,生产规模逐步恢复。如今,小站稻成为了我国第一个粮食作物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0年列入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小站“稻作文化”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天津津南小站稻种植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小站稻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站稻良种“小站稻1号”也已成功试种。2022年,成功入选当年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标志着小站稻跨入国家级农业品牌行列,与此同时,在农业农村部2022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名单中,天津小站稻作为仅有的5个品牌协同发展案例之一榜上有名。
小站稻是天津农产品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公用品牌。在全面提升品牌价值、服务企业发展的原则指导下,天津市深入实施小站稻产业振兴规划,全力开展小站稻品牌建设,推进小站稻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实现从稻米种植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融合;利用“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小站稻产业与观光旅游、水产养殖、文化教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坐落在天津市西青区王稳庄镇的国家级研发平台——国家粳稻中心和示范种植农场——中化农业的MAP农场,将近3万亩连片的生态良田实现了水稻人工湿地的打造,真正形成了一个鸟、鱼、米生态之乡,并利用现有的育繁种基地、实验室、科普展厅,面向游客开展研学活动,已成为天津市现代农业的标志地区。
天津小站稻已被列入全国全产业链重点链,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均在持续提升。天津小站稻的品牌建设之路见证了天津市在品牌强农工作上所做的努力,其建设模式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推动天津市农业品牌创新发展探明了路径,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我辈后人不懈怠,禾下乘凉梦已真。小站稻这缕缠绕天津人舌尖千年的味道,历久弥新,正在稻田里、餐桌上,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
标签: